吉林省近30年來糧食產量從200億斤躍升到50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但是1984年吉林省的化肥使用量(折純)50萬噸左右,而到2010年,化肥施用量已經達到了500萬噸左右,《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吉林調查了解到,有些農民甚至把原先整個生長期的化肥施用量都拿到播種期一次性使用,現在的糧食產量多數是化肥給“催”上來的。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長期施用,將造成土壤品質、性質退化,導致糧食減產。特別是一些磷肥中含有重金屬,大量進入土壤積累,沒有別的途徑消耗,只能被作物吸收,擺上人們的餐桌。
黑龍江主要糧食產區尚未發現土壤中氮肥過度積累的現象,但磷肥已出現富營養跡象,值得警惕。長期過量施用化肥會破壞土壤,但黑龍江省耕地面積非常大,如果不施用化肥很難保證糧食
產量,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有機肥和化肥同時施用,結合土壤肥力基礎和糧食產量要求,經土壤化肥測試儀檢測計算后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黑龍江黑土雖然肥沃,但能提供給作物的營養有限。糧食產量增長這么多,沒有化肥支撐不現實,但化肥的施用比例、品種與土壤實際需要是否吻合,這是保證農產品安全zui關鍵、zui基礎的
環節,值得關注。
據了解,目前農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化肥施用量增長的同時,施用結構不合理。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和作物土壤實際需求不匹配,農民缺乏科學施肥的知識和技術,盲目
使用。化肥沒有產生實際效益,浪費資源,同時造成面源污染。氮肥的氮化,變成氮氣彌散在空中,造成對空氣污染,加劇了碳排放。
二是肥料生產企業,特別是銷售環節,不科學的宣傳、導向造成化肥施用結構的不合理。有些企業從五年前開始大力宣傳所謂高磷肥,即在肥料配比中提高磷的含量,農民趨之若鶩大量使用
,結果是作物生長不需要這么多磷,進入土壤后,形成難以溶解的磷化物,在土壤中積累,對土壤結構有負面影響,造成對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障礙。